时代公交 宋凤忠
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的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重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也给管理者带来了烦恼,主要表现在:职工的企业认知度、认同感、凝聚力存在偏差,有不和谐的声音,影响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对外的社会形象。其实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促进的,问题是要找出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内因--企业管理的方向、职工思想的方向,这两个方面都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和效果,只有这两个内因同向,才有企业管理好、发展见成效、职工得益多,进而企业的凝聚力增强,职工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提高,思想稳定,为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助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就是要全体的职工能够围绕企业发展的大局,努力工作、勤奋工作、绩效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也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在哪里,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
对于一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广大的干部职工,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干部职工。职工的思想、需求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我们要充分了解不同职工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有些职工是爱企业的,特别是一些长期经历企业成长过程的职工,有些职工是在依赖企业,是寄生在企业,其表现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职工思想的表现形式往往都集中体现在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在哪里,我认为就是务实、合理、规范的企业管理,要让职工自觉的接受企业管理、感受到需要企业管理、享受到企业管理的成果,从而达到提高职工认识、转化职工思想的目的。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党为什么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就是大多数老百姓要摆脱饥饿、摆脱贫穷,老百姓的思想很单一、目的很明确,不断的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从而成为革命者。
从解放以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为什么仍然能够继续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因为这时的老百姓没有大的追求和目标。在这一断时期内,老百姓对外界了解甚少,他们只能看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重要的是贫富差距很小,没有大的区别,大家都是一个样,大家的思想很单纯,布票、粮票、油票、肉票,大家一样发,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过多的特权,所以大家的思想相对稳定,总体上有一定政治思想觉悟。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历,人们从了解身边的人到了解世界,因而在不断修订自己的目标,不断的进行比较,特别是贫富的差距在不断加大,思想在发生变化,大局的意识在不断的变小,奉献的精神在不断的减退,自我意识不断的占据上风,甚至是不择手段的进行“致富”,苏丹红鸭蛋、三氯氰胺事件……种种假冒伪劣产品举不胜举。不少人把党性丢到了一边,甚至把人性都出卖了。很多人已经没有了政治思想觉悟,更谈不上奉献的精神,已经走错了方向。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采取新的方法,结合实际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就我们企业而言,经过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刷,仍然留在企业的这部分人想法也各不相同。第一种人想通过努力,发展企业,享受企业的发展成果,来实现改善生活的需求,因而去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第二种人想碌碌无为,投机企业发展成果,工作是马马虎虎,不求上进,整天是满腹牢骚,混日子,到时拿工资,甚至不断宣传如何混日子,混日子的好处,“不知道”和“不会”是目前最有效的混法;第三种人思想动荡的人,有时属于第一种人,一旦努力与所应达到结果失去平衡时,这种激情将会逐渐丧失,垂头丧气,从而进入第二种人的行列。
在一个企业如果第一种人占据主导,占大多数,这个企业还有希望,如果第二种人占大多数,这个企业将日渐衰退,特别是在企业的管理层、干部层,如果第三种人日益增多,这个企业将好景不长。
现在的企业是在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下进行管理的企业,作为企业管理者在抓好生产管理的同时,要进一步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要进一步分析和探索企业管理与职工思想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职工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企业能给什么、企业能做到什么、要职工做什么。
为了企业的有序、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巩固第一种人、改变第二种人、感化第三种人。这就需要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宣传、进行积极的引导是一个手段,也是一种常规手段,这种手段的效果有待时间的检验,这是中药;在企业,我认为还是更加规范、合理、严格、公平的企业管理更为行之有效,更具激发性、推进力,这是西药。只有管理的严肃性、公平性、激励性,要求具体化,考核透明化,并不断细化考核标准,制定有效的考核措施,加强对管理有效性的认定、考核,重点区分机遇性成果,努力性成果,创新性成果,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将有效的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和统一,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第一,充分发挥管理的杠杆作用。我们有很多的职工由于文化的差异、经历的不同、环境的变化等等,对管理的意识和认识各不相同,有部分人对管理有逆反心理,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管理考核时的标杆设立不够明确,现在有一个说法:干好、多干,领导不认可,不嘉奖;干坏、少干,领导允许,不处罚。特别是相同或相似岗位的人员,有的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工作的业绩较好,但就当月、当年的考评中无法看出其优越,当然从长远的看,可能是培养的对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实我们对人员的培养更要注重平时的业绩、一贯的表现、综合的能力,这就要在平时的考评中突出出来,让大家能看得到,同时让他本人能感受得到,将来就是这个人被提拔、任用,依据充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大家的激情,统一大家的思想。总之,作为管理者对员工要有一个评价、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方法,必须充分发挥管理杠杆的作用。
第二,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干部思想的纯洁性必须要保证,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具体的考核体系,没有制度化的考核就没有个性的约束、就没有个性的成功,就没有干部队伍的更新换代,死水就不能变成活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决定管理、干部决定发展、干部决定成败,干部队伍建设是解决企业管理的关键、是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源泉和动力。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表述:“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光的人”,因此,在任用和选拔干部上要慎重,要充分的衡量、评价干部的有效性,不能任用一个影响一片,造成职工思想的不稳和波动,影响职工对企业的信任度。非公企业的用人标准、用人方法和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公有企业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第三、加强岗位交流,培养复合型干部、职工。通过岗位的交流,激发干部职工不断的去适应新的岗位、适应新的环境、了解新的岗位要求,从而促进其在新的岗位加强学习,其实这一过程就是端正思想的过程,也是一个觉悟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工作质量的现实比较,作为企业的有效管理,更能发现谁最适合这个岗位,谁在这个岗位上更能发挥最大作用。交流的不确定性是企业管理稳步前进的前奏、过程。岗位的平衡性、岗位的二次稳定性,是稳定职工思想重要因素之一,实施这种岗位的交流要有一种规范,更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包括时间计划、岗位计划、人员计划、数量计划。有计划的进行交流是推进干部职工队伍稳定、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觉悟的有效措施之一。
第四、加强危机管理,端正思想,借力促进。其实我们的工作,从大道理上讲是为了国家、企业,从小道理上讲,是为了家庭的生活,或者说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达尔文的进化论,说是适者生存,没有危机,何谈适者?没有危机就没有进化。同样企业管理也是这样,没有危机,思维就会僵化,意志就会消亡,思想就会退步,目标就会丧失,只有最强危机感的管理,才能激发干部员工的激情,激发干部员工围绕企业大局、服务企业大局的意识,进一步端正思想,相互促进,从而实现适应、提高、再适应、再提高的良性循环,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最大的潜能。
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是辩证统一的,加强企业管理是统一职工思想、明确职工思维方向、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职工热情、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